新闻资讯
咨询热线
400-123-4567电话:400-123-4567
传真:+86-123-4567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全国区域协作帮扶典型案例介绍
过渡期以来,各地深入推进区域协作帮扶工作,帮扶力度不断加大,帮扶重点不断聚焦,帮扶成效不断显现,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4月1日至2日,全国区域协作帮扶工作会议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召开。为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,凝聚多方合力,会议介绍了十个“协作帮扶典型案例”,聚焦近年来东西部协作、定点帮扶、社会力量帮扶等工作中的典型模式和积极成效,为进一步推动协作帮扶在促就业、促消费、助力农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的持续深化和机制创新提供参考。
浙川两省积极开展劳务协作,创新实施职业教育“蓝鹰工程”,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,采用“订单式”“嵌入式”和“贯通式”培养方式,从不同层级和角度培养各类适用性职业人才。实施“蓝鹰之师”领航计划,通过校校联盟、师师结对、数字赋能,持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。实施“蓝鹰之梦”腾飞计划,开展顶岗实习、访企拓岗、精准服务,让四川的学生深入浙江企业一线实习、竞聘上岗,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
津甘两省市以“津甘护工”为依托,破解天津市“有活没人干”和甘肃省“有人没活干”两难困境,实现双赢。
甘肃省农村劳动力通过标准化、职业化培训和组织化、品牌化就业,打造成为一支专业化的护理人才队伍。
政府负责梳理出涵盖津甘两省市超过1371个护理员岗位清单,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市场负责实现线上线下“双向”选人择岗。
全力打造“劳务组织+实训培养+劳务输转+就业吸纳+跟踪服务”的劳务品牌全链条,“津甘技工”金字招牌越擦越亮。
苏青两省主要领导坚持主抓主推,建立“青海拉面师”品牌培育协调机制,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
扎实开展青海拉面江苏“四进”行动,进高校、进服务区、进机关食堂、进国企,就业创业渠道大大拓展。
开设青海拉面产业学院,举办“青海拉面师”高级研修班,让拉面技师成为光荣而体面的高端技术人才。
目前,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已投入运营,为促进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注入现代动能。
北京邮电大学定点帮扶贵州省长顺县,紧扣“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”发展思路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瞄准需求,开设5G智能终端和无人机等热门专业。成立北邮—贵州电子通信行业人才交流中心,从学习、实习到就业,提供一站式服务。举办省级技术应用竞赛、论坛,设立培训基地,开设高职贯通班,一套组合拳让专业实现从“无”到“精”。
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联手打造“绿品出塞”消费帮扶品牌,让“千里草原、万顷牧场,生态内蒙古、绿色好味道”唱响北京,享誉全国。完善制度措施,强化部门联动,构筑消费帮扶“四梁八柱”,除了京津冀,两地还联手在川渝、长三角组织消费帮扶活动,一季度销售额超66亿元。牢牢扭住产品供给、运输保障、渠道拓展、平台建设四大节点,全面提升供应链水平。京蒙协作消费帮扶真正鼓起富民增收的“钱袋子”!
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铁路行业职工多、旅客多、注册用户多、施工队伍多的巨大优势,构建线上线下联动铁路消费帮扶体系。针对脱贫地区物流成本高的突出问题,开通专线班列,打造“乡间地头+高铁快运+城市配送”的物流体系。开展农文旅消费帮扶创新行动,让一列列火车成为行走的宣传站和移动的售货机。
中国电信围绕“帮销、促产、疏浚、解困、注智”等五方面,开拓出一条中国电信特色的消费帮扶之路。充分发挥电信优势,线上开设乡村振兴专馆,线下依托营业厅体验销售,以消费帮扶为抓手,带动产业与就业双向延伸发展。打造“天虎云商”和“翼支付”两大支柱电商,并在智慧农业和创新发展上加足马力,乡村振兴中的电信力量日益彰显。
民生银行以民宿为钥匙,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。紧密结合滑县堤上村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资源和老林厂建筑群,打造出富民产业项目“白马林谷”民宿。实施“民生+艺术”赋能计划,推出“艺术+文旅”“艺术+非遗”“艺术+乡建”等模式,成为堤上村文化新地标。压实联农带农机制,资助村民免费学习实践,培养出不少本土的民宿管理人才。
阿里巴巴依托自身商业和数字科技能力,帮助雷山县设计上线以本地非遗体验为核心的“了不起的守寨人”精品线路,发布当天就取得破千万成交总额的好成绩。对当地民宿管家等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让村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角。深度挖掘被誉为“中国第一银匠村”控拜村的非遗文化价值,通过数字流量助推,使传统银饰文化熠熠生辉。